谈谈读电子书的经验。
之前先是买了一位作者的实体书是谈中华史的,由于文笔浅白,一本又一本就不知觉看完了……
后来看到微信读书有电子书,我一样购买下来。
因为我打算要对自己的书柜做大整顿。
这个大整顿是大工程,说容易做不简单。
所以现在变成商业书以及行为经济学的书,我都近乎买的都是电子书。
有时效的,我都会封存起来,日后有缘再读。
至于文史哲和脑科学我都是电子书买入,实体书也买入。
之前我体验过的阅读平台,如百度,多看,playbook,readmoo,还有微信读书都有体验过的。
现在说回微信读书,如贴文一开始我说的先买了某作者的大中华史,我在实体书是近乎读完百分之七十。
有一次我在微信读书的书柜看到,此系列的作品,我也一样购买下来,同时翻阅重温。
后来约莫过了一年半左右吧,我看到书柜内已经购买过的书本,有一小小的「新」字,点击阅读后,发现果然真的是曾添了许多「新」内容,还有添加更多的「图片」,那时不得赞叹了电子书的便利,确实跟实体书不同,目前好像只有微信读书做到「更新增版」之后,不收取分文,如果是实体书的话,我当然会愿意再付费购买增加内容的版本,但是如果不付费而又获得新内容,我更加乐意欢喜。
我没记错的话,有一本讨论网络让我们变笨的书,里面有提到印刷与打字机的出现,改变了作者的创作模式,其中就以培根和达尔文做了案例说明(希望没记错)。
从微信读书的「新」功能,如果电子书都如是普及,先不说商业书,在学术殿堂,文史哲,学者所作的书,有的是反复修订增删内容的,这电子书的功能,岂不是也改变了他们的创作风格?